神仙阵容、鬼才导演、戛纳爆火,这部R级片到底如何?

近日,韦斯·安德森导演的新片《法兰西特派》上线,豆瓣7.8分。 安德森被称为“好莱坞鬼才导演”、“对称狂魔”。他凭借着处女作《瓶装火箭》一举成名,之后执导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极其富有童话色彩,《布达佩斯大饭店》《犬之岛》也是口碑佳作,深得国内外影评人和观众的喜爱。安德森的电影注重画面横纵比,喜欢以强行中轴线的方式对称构图,是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的电影美学。 《法兰西特派》的主演名单更是豪华,集齐了7位奥斯卡得主,9位奥斯卡提名。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边境杀手)、蒂尔达·斯文顿(奇异博士)、蒂莫西·柴勒梅德(隔壁“甜茶”)、阿德里安·布洛迪(钢琴家)、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三块广告牌)、蕾雅·赛杜(007)…… 其中甜茶提莫西·查拉梅,在片中颠覆以往清爽干净的银幕形象。他顶着凌乱的爆炸头,蓄起了倒八字的小胡子,嘴里吞云吐雾,饰演一名革命家。片中,甜茶还有近乎全裸的出浴镜头。蕾雅·赛杜,直接全裸出境。 该片也因为这些裸露镜头和大胆的台词,被评为“R级片”。 该片在戛纳首映时一票难求,《综艺》《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观后给出好评:“一艘通往你电影灵魂的火箭飞船。”“一场自由驰骋的嘉年华。” 看不懂?毒药君看豆瓣用户对影片的评论,更是不知道电影讲了啥。 影迷评价:看英文字幕就像在做GRE阅读,试问这是什么感受?一种应该用来收藏的连环画,它摆在那里很好看,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影片到底讲了啥,我们一起看看。 01 创作初心 安德森说,《法兰西特派》是一封写给纸媒的情书。创作之初,安德森有三个想法:“我想拍一部短片集(拼盘电影)。”“我想拍一部跟《纽约客》有关的电影。”“我想拍一部跟法国有关的电影。” 该片可以视为“杂志的影像化”。片名《法兰西特派》,也指一本出版于法国小镇、畅销全球的人文杂志。 影片开头也像杂志一样列出了目录:本刊包括一份讣告,一份简短的旅游指南和三份长篇文章。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法国的无趣镇,杂志的主要内容是报道法国趣事。1975年的某天,《法兰西特派》杂志创办者兼主编(比尔·默瑞 饰)心脏病发猝死。按照主编的遗嘱,杂志社将在发行最后一期后解散编辑部。电影围绕一份旅游指南,以及三期专题报道展开了故事。每个故事都十分符合杂志有趣的风格。旅游指南的故事,可以视为杂志扉页的简介。一位旅游记者向读者介绍了《法兰西特派》所在地的概况。接下来,“正文”登场。 第一个故事来自艺术与艺术家专栏。一个记者讲述了一位法国传奇画家(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的故事。画家因为连杀两人被关进了监狱。入狱后,画家遇到了看守(蕾雅·赛杜 饰)。看守仰慕画家的才华,自愿全裸上阵,做人体模特。画家也全心创作,为看守绘制了多幅抽象裸体肖像画,并在监狱中展出。刚好,有一名囚犯是艺术品商人(艾德里安·布洛迪 饰),他一眼看中了画家的画。商人第一时间找到画家,以4根烟作为定金,订购了画作。商人出狱后,找来了很多策展人欣赏该画,并给他们洗脑。商人推销画之前,会先给众人看画家随手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写实画作,让众人认可画家的基本功。接着,商人问:你们能看到画里的女孩吗?对方摇头。商人揭秘:可这幅画就是对着一个女孩画出来的。该画的艺术价值,顿时成为“皇帝的新衣”,没人敢说不好。接着,商人包装画家的身份,将他塑造为囚禁在监狱中的“自由灵魂者”,疯子中的“天才”......人们竞相追逐,画家的画被炒到了天价。画家本人,也收获了大批信徒,甚至被写进了词典。三年后,商人见时机成熟,为画家举办展览,借机卖画。开幕当天便有富豪现场出高价要买下十幅画。商人高兴坏了,但取画时他才发现麻烦来了——画家竟然直接画在了监狱的承重墙上,取不下来。商人气坏了,破口大骂画家。画家直言自己根本不想成功,也不想卖画。幸运地是,另一位收藏家付钱买下了画。二十年后,监狱拆迁。收藏家用飞机将整面墙搬到了堪萨斯州的艺术场馆,取名——《钢筋水泥承重墙壁画》 02 专栏故事的电影化 第二个故事来自“政治/诗歌专栏”。故事参考了1968年发生在法国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五月风暴”群众运动。青年领袖齐费里尼(蒂莫西·柴勒梅德 饰)因为提出“允许男生进入女生宿舍”,而掀起了一场浩荡的学生运动。记者(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饰)以中立客观的角度,报道了该运动。过程中,记者与齐费里尼相识,两人产生了一段“忘年交”的亲密关系。记者逐渐向齐费里尼的立场倾斜,甚至帮他写完了运动宣言。齐费里尼又在运动中结识了同龄少女(琳娜·库德里 饰),两人擦出了爱情火花。三角恋加上政治运动,齐费里尼的日子过得兵荒马乱。可就在齐费里尼通过宣读宣言那晚,他不幸触电身亡。从此,齐费里尼成为了人们心中敢于反抗的文化符号。影片通过该故事,批判了新闻报道的中立性以及革命的荒诞性。第三个故事,来自“美食专栏”。故事主线是记者参加警察局的晚宴,打算记录警局主厨的厨艺。谁知,晚宴刚开始便遭遇突发事件,警察局长的儿子遭人绑架。为了营救局长的儿子,主厨做了一顿大餐送给绑匪。主厨知道局长的儿子不爱吃萝卜,便在萝卜中下毒。谁知,绑匪硬逼着主厨吃下了带毒的萝卜。最终,警长的儿子得救,主厨也被抢救过来。影片的最后,所有编辑一起写完了《法兰西特派》的讣告专栏。 03 形式大于内容 《法兰西特派》中“韦氏美学”无处不在。片中的台词对白密度极大,视听信息繁复多样,各种影像风格混搭。随便暂停一个画面,构图严谨,色调明亮,画面严整,帧帧如画。堪称是强迫症的福音,收藏癖的福利。 安德森从少年时代开始读《纽约客》,他说:“《纽约客》里很多作者的文章影响了我,比如布兰登.基尔,詹姆斯·瑟伯等。”片中《法兰西特派》杂志以现实中的《纽约客》为原型。制片上,该片的规格以4:3宽画幅加上黑白影像为主,2.39:1银幕画幅加上彩色影像为辅。这也是向以《纽约客》为代表的期刊杂志致敬—— 4:3宽画幅代表杂志单页,2.39:1银幕画幅代表杂志跨页,黑白影像指代铅印正文,彩色影像指代彩色插图。安德森通过画幅与色彩的切换,致敬着纸媒的印刷传统。片中的主要故事均有独白。独白的风格,也代表着每个故事的文风。影片大量通过旁白推进故事情节,观众一旦漏掉了某个信息,极容易“看不懂”。同时,片中加入了多种电影表现形式,使得整部电影的形式感凌驾于故事之上。比如,舞台剧、定格动画、分屏展示等。这些形式也可以视为杂志中复杂多变的排版、广告插页等。《法兰西特派》好看,是字面意义上的“好看”。第一次看该片时,毒药君被片中眼花缭乱的视觉信息吸引,甚至没有理清片中的故事主线。二刷后,毒药君才看出安德森在细节中的温柔。画家的故事中,看守最终得到了一笔钱可以独自抚养儿子,成为了一名独立的母亲。青年领袖英年早逝,但记者永远记得与他心意相知的一刻。警匪大战中,记者注意到了一位异乡人的努力与无奈。纸媒时代的记者们,记录下人性的点滴,生活中的温暖,这些成为安德森多年后念念不忘的“光”。如今的碎片化信息时代,我们被各类奇闻逸事吸引,却再难细细体察那些大事件中的人性微妙时刻。 生活中的安德森懂装修、会穿搭、精摄影、爱后期......是全能型的人才。安德森曾说:“电影就是我的个人趣味缝合怪。”《法兰西特派》也容纳了他的所有“珍藏”。他将自己对纸媒的怀念、对动画的热爱、对色彩声音的偏好等诸多内容,统统放进片中。大量复杂的视听语言,甚至加剧了故事的复杂性。有粉丝形容,“观影体验如同参观精美的玩具柜,美则美矣,生理上却很疲惫。”安德森也毫不掩饰该片对其他电影的致敬,他说:我们非常光明正大地偷取各种想法, 所以你完全可以查明或找出那些东西从何而来。毒药君整理了一份启发启发安德森创作的片单,共32部经典电影: 《那不勒斯的黄金》(维托里奥·德西卡,1954)《布杜落水遇救记》(让·雷诺阿,1932)《低下层》(让·雷诺阿,1936)《他们使我成为亡命徒》(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1947)《城市大街》(鲁本·马莫利安,1931)《射杀钢琴师》(弗朗索瓦·特吕弗,1960)《白夜》(卢基诺·维斯康蒂,1957)《舞会请帖》(朱利安·杜维威尔,1937)《大卫·格德尔》(朱利安·杜维威尔,1931)《金钱不要碰》(雅克·贝克,1954)《中国姑娘》(让-吕克·戈达尔,1967)《犯罪河岸》(亨利-乔治·克鲁佐,1947)《擒凶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56)《洞》(雅克·贝克,1960)《男性,女性》(让-吕克·戈达尔,1966)《我的舅舅》(雅克·塔蒂,1958)《玩乐时间》(雅克·塔蒂,1967)《成功的滋味》(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1957)《金盔》(雅克·贝克,1952)《女友礼拜五》(霍华德·霍克斯,1940)《杀手住在21号》(亨利-乔治·克鲁佐,1942)《真相》(亨利-乔治·克鲁佐,1960)《鬼火》(路易·马勒,1963)《公主艳史》(鲁本·马莫利安,1932)《画家与画-纽约艺术圈:1940-1970》(埃米尔·德·安东尼奥,1973)《游戏规则》(让·雷诺阿,1939)《四百击》(弗朗索瓦·特吕弗,1959)《怪房客》(罗曼·波兰斯基,1976)《随心所欲》(让-吕克·戈达尔,1962)《爱玛姑娘》(比利·怀尔德,1963)《旧爱新欢》(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81)《红气球》(艾尔伯特·拉摩里斯,1956) 在商业电影越来越多的今天,安德森可以如此坚持所爱,掏出自己的全部“私藏”成就该片,珍贵且难得。这是一部多义且精美的经典,如果你爱安德森,不要错过。

电影资讯 法兰西特 安德森 瓶装火箭 了不起的 布达佩斯

有用 (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