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举办西安首映 作家贾平凹对谈导演贾樟柯

由贾樟柯导演,贾平凹、余华和梁鸿为主要人物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将于9月19日全国上映。9月12日影片在西安举办首映活动,导演贾樟柯和影片主要人物、陕西籍著名作家贾平凹出席活动,同时多位当地文学家、作家也到现场观影对这部文学纪录片表示支持。放映间隙,贾樟柯导演还与济南的观影现场进行了线上连线互动,分享了他的拍摄故事和创作体会,并称“这是一部对人有信心的影片,给出了‘国人的信心是由国人创造的’这一回答。”

西安首映会当日,片中主要人物、作家贾平凹和导演贾樟柯在电影放映后进行了简单的对谈,畅谈文学和电影的关系,以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对文学和电影的融合。贾平凹表示电影带给他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说了这么一个道理,人最大的问题是情感问题。”贾樟柯指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止是一部文学纪录片,更展现透过个体经验、文学寻根,对年轻人来说是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回顾家族与时代的历史,有机会了解自己的“身世之谜”,建立起一个历史的意识观念。

贾平凹现场透露,这是自导演在19年的拍摄后他首次看到影片,在惊喜之余给予了影片高度评价“这不是一个娱乐化的作品,给予了很多思考,在里面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并称贾樟柯是“很有中国味道”的导演。

观众提问环节,被问到选择与陕西籍作家贾平凹合作的原因时,贾樟柯表示,因为贾平凹是几位作家里在情感和经历上最靠近他的,片中贾平凹叙述的自己家庭与父亲的关系,完全就是他自己父亲的样子,还笑称可能都因为姓“贾”有了一种天然的亲缘感。

面对观众提问文学在现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贾樟柯认为文学一直是重要的,他谈到:“大众热衷于新媒体的信息交互,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围。文学因此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优秀作品总是有着明显的系统性思考,呈现出来自社会维度和历史维度的双重视线。”

而贾平凹的作品无疑具有这样的思考,他从8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以故乡商州为出发点进行文学创作,致力于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以“商州系列”小说和散文创作成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秦腔》《古炉》《带灯》等始终关注乡土中国,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作为最重要的叙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之女段惠芳一起,重新注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展现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继关于画家刘晓东的《东》(2006年)和关于服装设计师马可的《无用》(2007)之后,贾樟柯将关注点又一次投向艺术家群体,可称为贾樟柯“艺术家三部曲”的最终章。《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由贾樟柯经典班底制作,余力为担任摄影指导,张阳担任录音指导,孔劲蕾担任剪辑指导。电影曾在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第58届纽约电影节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展映,均取得热烈反响。《纽约时报》将影片列为2020年纽约电影节十部必看佳片。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由山西西河星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山西影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信麒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无限自在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出品,十点(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厦门大家影业有限公司、爱奇艺影业(北京)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阿那亚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将于9月19日全国公映。‌

电影资讯 贾樟柯 贾平凹 余华 梁鸿 一直游到

有用 (4)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