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影节创投的源起与发展现状

摘自作者在《当代电影》2021年第8期发表的论文《国际电影节创投的历史及发展驱动力研究》

一般认为,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是最早推出电影创投活动的电影节。其创办于1972年,受到了鹿特丹文化创新项目的资助,致力于提升这个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创办者赫伯特·巴尔斯(Hubert Bals)本是一位商业影院的公关经理,热衷于组织一系列“电影节”式的放映活动。作为一位资深的艺术电影影迷,赫伯特·巴尔斯对电影商业发行的局限性深有机会,非常乐于挖掘新的人才和先锋电影,对非西方电影尤其有兴趣。他受委托制定了电影节的计划,并在之后担任电影节和新成立的电影发行公司电影国际(Film International)的负责人。在他的主导下,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尤为关注先锋电影和发展中国家新晋导演的影片,例如在1973年的第二届电影节上,展映了来自新德国电影的作品,以及来自日本、中东和拉美地方的作品。

赫伯特·巴尔斯(Hubert Bals)

1983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推出了电影市场单元CineMart,起初其被规划为一个常规的为成片提供交易的市场,但很快创办者就意识到国际电影业更需要一种新的平台来帮助新开发的项目获得投资。因此,CineMart转型成为了一个创投市场,这是第一个全球性的让电影创作者们面向国际电影业界推介新的项目并帮助他们获得融资的电影节平台。

每年会有数百部作品申请CineMart,由发行商、剧本分析师、电影节工作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会筛选这些项目,通过三次会议将项目压缩到100-120个,然后最后精选出若干项目。挑选的标准主要是这些项目在国际市场的潜力,项目方案的质量以及制片人和导演的过往作品经验。通过一对一的会议,入选项目的创作者可以向受邀参会的潜在合作对象,包括联合制片人、销售代表、电视台买家、发行商和投资商推介项目,争取获得融资和其他合作机遇。除此之外,CineMart还推出了名为“鹿特丹实验室”(Rotterdam Lab)的培训工作坊,邀请世界各地有潜力的电影制片人接受培训。这些与鹿特丹电影节同步举办的交流活动,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

Rotterdam Lab 现场

与此同时,在1980年代,赫伯特·巴尔斯注意到了拉丁美洲电影的蓬勃发展,但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艺术电影项目寻求融资的渠道非常狭窄,他提出应该成立一个基金来帮助这些电影。1988年,在赫伯特·巴尔斯突然离世后,这一基金宣告成立,为了纪念赫伯特·巴尔斯为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及世界电影业的贡献,基金以他的名字命名。

赫伯特·巴尔斯基金(Hubert Bals Fund,简称HBF)资助在不同阶段的电影项目,剧本前期开发阶段的项目可以获得最高1万欧元的资助,制作阶段的剧情片最高可以获得10万欧元,后期制作阶段最高获得3万欧元。发行阶段最高1.5万欧元,工作坊也可以申请到最高1万欧元的资助。该基金每年分两轮申请,分别在3月1日和8月1日结束。每次大约会收到350-400份申请,一个由15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会审阅所有项目的资料,10周之内挑选出入选的作品,平均每年会有50-55部影片获得资助。

CineMart和HBF之间形成了紧密的配合关系。CineMart针对的是已开发到比较成熟阶段的项目,其遴选标准包括“必须已经完成剧本、已经获得部分资金、必须要是适合合拍的项目、预算不能超过600万欧元”等。而HBF则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项目,包括处于剧本开发阶段的项目。例如在2020年的Cinemart中,从400多个项目中挑选出了17个项目进入最终的推荐名单,而其中有多个项目曾在剧本阶段获得HBF的资助。

CineMart和HBF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电影节创投单元的范式,它们的运作方式被其他国际电影节所效仿,电影创投环节接连涌现,尤其在新世纪之后。下表1中列出了目前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电影节创投单元。尽管围绕电影节创投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定义,但从中仍可以总结出一些共同的基本要素,首先其初衷往往是帮助未完成的项目获得资金和合作机会,尤其是剧本已完成,但还未完成融资的项目。其次,其通常具有选拔性质,制作公司或创作者需要提交项目的详细资料,由资深从业者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遴选。再者,其核心环节是推动创作者(主要是导演和制片人)与能提供资金、发行渠道、合拍机会等资源的业界人士建立联系、洽谈合作。部分规模较大的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往往还会设置评奖、培训等有利于激励和培养创作者的环节。

而按照创投单元所覆盖的地域,可以将其区分为全球性、地区性、以及跨区域性的。例如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单元面向全球各地的项目。而香港国际电影节的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釜山国际电影节的釜山推广计划、迪拜国际电影节的迪拜电影连接计划则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跨区域性的电影节创投则主要指欧洲国家发起的,带有一定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id)的政治属性,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例如南特影展的南方计划、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欧洲-拉美合拍论坛等。此外还出现了少数针对特定电影类型的创投活动,例如韩国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的亚洲奇幻电影合作网以及加泰罗尼亚国际奇幻电影节的斯蒂戈思推荐箱等。

表1 部分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简介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和创投单元之间,呈现出了一种有趣的竞合关系。一方面,为了各自的国际影响力,它们可能会为了争夺某些项目的首发权而展开竞争,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编织成了一张推动电影项目尤其是艺术影片融资和推广的全球性网络。例如戛纳电影节的创投单元中有一个专门的“去戛纳”(Goes To Cannes)环节,其2021年的活动推荐了来自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等五个其他国家和地区电影节创投的项目。对于电影人来说,入选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创投环节,往往便进入了“电影节的圈子”(Film festival circuit),会更容易地入选其他电影节的创投、展映、竞赛单元等。参加创投环节使得这些电影项目打上了更深的电影节的烙印,正如莫杰克·瓦雷克所总结的:创投环节为‘电影节电影’这一标签增添了新的一层含义,因为这些电影不只是面向电影节圈子所生产的,在一定程度上更是直接由电影节圈子所生产,流淌着电影节的“文化血液”。

作者 | 彭侃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电影资讯 李可欣

有用 (2)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