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中国文物追索的美国GQ文章,要被华纳兄弟找华裔改编成电影

来源丨观察者网 严珊珊据《好莱坞记者报》当地时间8月17日消息,华纳兄弟将打造一部聚焦前几年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在欧洲频繁失窃事件的电影,包括导演朱浩伟、编剧欧阳万成、编剧杰西卡·高和编剧Ken Cheng在内的主创均为华裔。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改编自美国《GQ》杂志2018年发表的文章《中国艺术品大劫案》(The Great Chinese Art Heist),作者强行将近年来一些欧洲博物馆文物的失窃案与中国政府挂钩,暗示中国不惜一切手段追回海外流失文物,抹黑中国收藏家和文物研究员,通篇污名化中国文物追索。早在2018年,该文中提到的不少中国文物收藏界人士就对其中说法提出了质疑,然而,3年后,华纳兄弟却找了一群华裔来把这篇文章改编成电影。《好莱坞记者报》网站报道截图,左起:欧阳万成、杰西卡·高和Ken Cheng据《好莱坞记者报》报道,华纳兄弟日前定下了这部电影的编剧,分别为欧阳万成(也是演员,参演过《硅谷》《摘金奇缘》)、杰西卡·高(《女浩克》和《瑞克和莫蒂》第三季编剧)、Ken Cheng。这三人同时也是影视创意制作孵化器“螃蟹俱乐部”(Crab Club)的合伙人。电影将由美国华裔导演朱浩伟执导,他的代表作是《惊天魔盗团2》《摘金奇缘》《特种部队2》。故事改编自康泰纳仕旗下美国杂志《GQ》3年前刊登的文章,名为《中国艺术品大劫案》。美国《GQ》文章污蔑中国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号称“顶级男性时尚生活杂志”的美国《GQ》,用了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表面上是探讨前几年一些欧洲博物馆失窃的藏品不约而同都是中国被掠文物,其中大多数都来自圆明园,但却在字里行间极力暗示是中国政府与大型企业、社会精英合作,不惜一切手段将中国海外流失文物追回,甚至与盗窃案有关,并抹黑中国收藏家和文物研究员。该文最初发表在美国《GQ》杂志2018年8月号,文章作者是亚历克斯·W·帕尔默(Alex W. Palmer),该文是他第一次为《GQ》撰稿,当时《GQ》称他是驻北京的作者,最新资料显示其现驻华盛顿。从导语开始,文章就露出了泼脏水的本性,“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品如何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被明目张胆地盗走?这是一个阴谋吗?这是对多年前宝物被掠夺的复仇吗?史上最大胆的艺术品犯罪浪潮背后是中国政府吗?”文章介绍了2010年瑞典卓宁霍姆宫中国馆藏品失窃案,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56件中国藏品失窃案,2013年KODE博物馆22件文物被盗案和2015年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22件珍贵藏品在7分钟之内被盗的事件,接着声称盗贼的目标很明确——中国馆。这篇文章还援引一位瑞典警员的话称,盗窃行为看上去是“有预谋的”(ordered),还称有人怀疑这些犯罪行为是“奉国外指示进行”。接下来,这篇文章频繁提到保利集团,努力渲染这家中国央企有“军事”背景,和政府关系密切。现实中,保利集团因从2000年开始的一系列海外文物回归行动引发关注,其中以拍回圆明园兽首最为著名。2018年8月8日,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广东肇庆展出,工作人员整理牛首。(图源:视觉中国)“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追回圆明园兽首,竞拍只是其中一种方法。”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迎春在北京接受文章作者亚历克斯采访时说的这句话,被后者引申为“其言下之意是,方法不重要,关键是结果——文物必须回到中国”。《GQ》网站报道截图而据《环球时报》2018年报道,在此文发表后,蒋迎春称,采访是2017年11月进行的,申请采访的理由“大概是想探讨圆明园兽首和海外文物回归的情况”。保利集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很热情地带亚历克斯参观保利艺术博物馆,没想到对方却写出充满恶意的文章。蒋迎春称,保利文化将保留追究《GQ》杂志网站法律责任的权利,“此文暗示文物被盗跟中国有关,纯粹是无中生有、无稽之谈!”蒋迎春告诉记者:“世界各地博物馆发生失窃案由来已久,西方文物比中国文物失窃情况更严重。”蒋迎春称,被收藏在各地的中国文物很早以前也被盗过,只是数量不多。现在数量增多,主要原因是来自东方的市场需求增大,导致中国艺术品价格提高。“中国艺术品回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导致中国人购买力激增。海外的中国艺术品过去主要由欧美人收藏,现在更多是中国人收藏。”为证明失窃案与中国有关,《GQ》语焉不详地提到一个细节:KODE博物馆失窃后,挪威方面获知一件被盗文物“在上海机场展出”,“挪威官员担心破坏与中国的微妙关系,什么也没做”。对此,2018年8月27日,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上述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就算文物在国外失窃后流到中国境内,那么在侦查期间完全可以申请调回,或者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进行协调,但对方却没有这样做”。还有一种可能是,很多中国文物都是成对的,甚至一套好几件一模一样,不能随意认定在中国展出的就是欧洲国家博物馆失窃的文物。可在这篇文章里,专注于研究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刘阳被抹黑成“因热衷于对中国丢失的文物进行编目而声名狼藉”,还把2009年中国团队前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正常学术考察污蔑成“狩猎”(hunt),特意描绘刘阳到处搜寻可能认识的藏品这一细节。“这次访问没有发生意外事件,但策略上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不再满足于被动等待文物的回归。狩猎开始了。不久,整个欧洲都开始发生盗窃事件。”《GQ》网站报道截图这篇充满偏见的文章,除了暗示欧洲博物馆失窃与中国有关,还酸中国不断涌现的新精英们也在帮助追索文物,“对他们来说,购买中国艺术品不仅可以炫耀其财富,还可以彰显崇高的爱国主义”。对于这段文字,蒋迎春称:“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人更热衷于艺术品的收藏肯定是个趋势,而且爱国主义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该提倡和推崇,这一点没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针对文章中抹黑中国文物追索的言论,不仅文章中提到的当事人提出质疑,收藏界人士也觉得荒谬。喜爱中国艺术品的国际收藏家Kevin Whong称“《GQ》这篇文章让我感到震惊”。他告诉记者,他认为中国政府不会接受任何非合法来源的艺术品,因为将被盗文物带回国是不光彩的,“任何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篇文章的催眠与暗示”。Kevin Whong称,《GQ》应该质疑那些调查盗窃案的当地执法部门,这些事件的任何正式结论都应来自他们。“如果GQ有线索,应该向当局提供信息,而不是在没有任何逻辑的支撑下做出这种含糊的指控。”中国文物追索情况是怎样的?据国家文物局官网消息,从1949年至2019年,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2019年,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曾介绍称,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建立文物进出境审核监管制度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文物保护立法不断完善,在保护文物安全、打击文物犯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通过执法合作、外交斡旋、谈判协商等方式,成功从英国、美国、法国、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追回5000余件流失文物。其中,圆明园流失鼠首、兔首、青铜虎鎣等重要文物的追索返还实践,对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的难题进行了探索与创新。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和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双边合作,先后与意大利、美国等21个国家签署了相关协议,并在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执法协作、文物返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中国国家文物局于2018年发布“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防止外国被盗文物进境流通。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2018年接受采访时认为,学术界一定要系统地研究每一件文物流出国外的来龙去脉,进行更多考证。“现在国内很多人一提到中国的文物出现在欧洲,就认为一定是被抢走的;而西方一些媒体则总在宣扬中国强大了,要来抢回文物了。这些都是不严谨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2019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历史上由于战争劫掠、盗窃、抢劫、非法出口等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理应通过法律或外交等渠道实现返还。然而,历史事实的认定、法律障碍的消除、民众意识的培育等,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寻求互利共赢,才能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电影资讯 严珊珊 朱浩伟 欧阳万成 Ken Chen 中国艺术

有用 (7)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