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何思路
近几年,悬疑剧成了国产剧的热门类型。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在营造悬疑氛围的同时,展现人性的复杂;《无证之罪》《摩天大楼》注重逻辑推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除了眼花缭乱的作案手段,和环环相扣的计谋外,悬疑剧的海报也值得深究。
回顾国产悬疑剧的进阶,需追溯到千禧年伊始的公安、刑侦、警匪剧。彼时,叙事重心逐渐向警察突破迷局转变,侦破过程成为重点呈现对象。
现如今,网剧接棒电视剧成为悬疑剧主力。
经过20多年的演化,悬疑逐渐从刑侦、探案剧中的单一元素,转化成一个类型。海报也从之前的“全家福”式堆人像,成为较有设计感、艺术价值的宣传产品。
在剧集传播依傍电视平台的时期,海报起到的是介绍演职人员、凸显主要角色的功用,可将其看作一张“产品说明书”。影视剧市场化后,大众的文娱消费选择增多,海报需要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吸引目标受众,肩负着重要的传播任务。
电视剧时代的“排排坐,分果果”
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初,国产悬疑剧创作达到高峰。这一时期,悬疑多作为元素,出现在各类现实题材的公安、刑侦、警匪剧中。
故事多改编自真实案件,写实风强烈,属于纪实刑侦类作品。如以白宝山案、张宝林案为原型的《中国刑侦一号案》《征服》。此外,案件的推理过程也是重头戏。拿《重案六组》系列举例,这部剧以群像串线,详细呈现他们破获的各类案件,几集一个小故事,节奏紧凑之余不忘告诉观众: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
此前海报极具邪典意味,惯用的是“点到为止”的象征风。如《红蜘蛛》系列,讲述社会发展下的女性犯罪,海报并没有突出主要角色,而是由红蜘蛛(女性象征)以及手铐(犯罪象征)构成,加之油画风格的裸体女性,配合“金钱”“人性”等关键词。
《12.1枪杀大案》的海报仍保持一定的象征意味——人物侧脸后是一把手枪。至于海报前景则被主角覆盖,底部以追逐情节加以衬托。
此后,以主要角色的排列为主,以关键情节的剪影、背景为辅的海报风格,蔚然成风。
以黑、灰、蓝等冷色调为背景,两三个主要人物放在海报上方,下方为诸多次要人物均匀排列。为防止单调,背景会采用都市、关键性动作(追捕),来丰富画面。
《黑洞》海报最为醒目的是主演陈道明、陶红,下排角色与都市景观相呼应,构成“罪恶之城”的意象。《征服》海报底部是刑侦人员,上半部分交代了几股势力——市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徐国庆(正面形象),“4·28”枪案的制造者刘华强(反面形象),以及地产公司老总李丽(中立人/被害者)。《本色》也是如此,只不过人物站位更加凌乱。
从2001年到2011年的四部《重案六组》海报,也很具有典型性。
第一部有种香港时装动作片海报的味道,黑色背景板上是三位主角不同方位的半身像;到了第二部,直接以电影《剑鱼行动》的构图(室内主角的站位)进行人物排列,这一风格亦可在后续网剧《十宗罪》《谎言真探》的海报中窥见;第三部海报,人数不断增多,背景逐渐抽象化,绿、黑双色给人以科幻质感;至于第四部,堆积的人物被处理成类似黑白照的低调摄影画面。
虽说色调的质感提升了,但“排排坐,分果果”的构图还是没变,人物堆叠已到了画面容量极限。一些电视剧,连背景都不做处理。
《中国刑侦1号案》还拼了个军舰在海报底部,至于《公安局长》第一部直接把陈宝国、柳云龙的头像放了上去,背景板漆黑一片。至于《案发现场》的海报,像是“双拼外卖”,青黄色调与黑灰色调完全不搭。
网剧时代,火锅、行李箱亦能成海报
电视剧时代的海报依旧以功能性为主,而网剧时代则倾向于商业性、故事性。
网剧海报延续了电视剧时代的人物堆积风,但这一形式的保留也是商业要求的一部分。明星需要以靓丽的外观造型,直接获取粉丝关注度。同时,单个演员的商业价值,衍生出单个角色海报。
如《隐秘的角落》,群像海报是秦昊、王景春、张颂文等人处于天台上的身姿,而角色海报以黑影捂嘴、手掀塑料帘为灵感,进行创作。而日本版海报中,人物群像则运用到照相机这一关键道具。这些恰恰点明当下悬疑电影人物海报的三要素——重要道具、关键场景、必要情节。
商业性使得宣发公司必须根据不同的宣传档期,挖掘剧中悬疑点,进行海报设计,吊起观众期待值,并维持其好奇心。所以,不用担心抽象性海报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只要剧集内容过关,剧迷们甚至会对着海报猜测剧情。
首先,悬疑剧海报会在宣传前期的预告海报、概念海报中,加入剧中出现的道具。
《法医秦明》的预告海报,西装口袋里插着两把手术刀,暗含剧中主人公的职业身份,与“鬼手佛心”的标语相映衬;《沉默的真相》的预告海报,则以第一集中地铁站藏尸箱为主体,而热播期的海报反映的是平康三杰吃火锅的情景,吃东西时的热闹与三人壮志难酬的悲凉形成反差,戳中观众泪点。
其次,抛开人物,截取故事中的某一重要场景、情节,亦能构成一张海报。
这一风格多出现在韩国电影海报中。李沧东执导的《薄荷糖》,海报上是站在铁轨上面目狰狞的男主;《我要复仇》以结尾宋康昊在水中的殴打戏作为海报灵感。国产悬疑剧《谁是凶手》的预告海报,主视角为床下小男孩的主观镜头,光亮处是一双脚,暗示孩子仿佛在躲避眼前的身影(家暴或凶杀)。
民国剧《河神》的主海报则完全剔除角色形象,利用正负形海报风格(格式塔心理)进行构图。山麓佛像在水中的倒影,横看似佛,纵看似神。
通过对物品或图形的特殊处理、位置调整,使画面中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样式。此类海报多具有大量留白,制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画面,以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学效果。
再次,强化主旨也是创意海报常见的构思方向。
《沉默的真相》的人物群像海报,取剧名“沉默”二字,海报采取油画的形式,人物嘴部都被颜料封住。《白夜追凶》在色调上与剧名相呼应。潘粤明走在人群中,人群的黑色基调与他所在的唯一一处白色领域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白夜”的氛围感。
是不是只要是人物群像就一定会损伤海报的设计感?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找准风格,人物群像通过不同的拼贴以及背景衬托,也可完成精致构图。
人物群像海报,多将角色放置在某一环境(案发现场、办公室等)中,如《原生之罪》《无证之罪》。然而,《不思异:录像》《疯人院》的主海报则与之不同:前者的人像以照片形式贴在墙上,后者则呈现出疯人院操场上的鸟瞰镜头,给人精神错乱的恍惚感。
边缘的艺术,网剧海报的加分项
随着影视剧类型的多样发展,单一的海报风格已不再适合复合型影视剧海报的宣传要求。哪怕是悬疑剧,也无需一条道走到“黑”。
当下,影视剧类型逐渐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如都市爱情剧与悬疑的混搭。言情悬疑剧《他来了,请闭眼》《陌生的恋人》的故事情节,有悬疑的成分(第二人格、多重身份),但整体格调并非暗黑系。所以在海报设计上,主打情感唯美风。
尽管海报风格在变,但一些常规风格却没得到普遍运用。
首先是简约风。悬疑剧可以将一些恐怖、惊悚的元素注入海报,利用抽象符号以及大色块造成悬念。《爱,死亡和机器人》的海报以字母、符号拼贴而成,没有任何具象化的元素。《老无所依》的海报则以色块拼凑成片中反派的形象。
但由于此类风格的影像细节并没有直接给到观众,欣赏价值大于传播价值,所以国产悬疑剧较少使用。
其次是空间、透视、立体海报风格。
该类海报,通过对文字、图形、人像位置角度的变化,突出二维图像领域内的三维立体效果。电影《摇摆狂潮》《惊天魔盗团》用的便是此类风格,人物脚步动作与片名处于不同坐标轴,凸显立体感。
国产悬疑剧中,《河神2》海报结合水墨民俗风,将人物立于漩涡之上,起到立体效果。但由于审美上的抽象性以及现代性,该种风格并不普及。
在网剧时代,海报风格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媒介方式上。以往都是写实风的人像、道具堆积,现如今手绘风大行其道。
《隐秘的角落》就将第一组镜头——张东升推岳父岳母下山,被三个孩子看见的场景——绘制成一张水彩画风格的预告海报。同时,手绘海报主要调动粉丝的积极性,《河神》就有角色对抗版、CP版手绘海报。
其次,中国风海报较为普及。该风格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同时适应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此类风格主要出现在古装悬疑类作品中,如《长安十二时辰》预告海报中的时间轴,以及轮盘上的长安城,将故事发生地、时间紧迫感传递出来。器物海报直接将道具与城市相拼接,如浮尘上的长安给观众营造“宦海浮沉”的概念。此外,凸显服化道的角色海报,以及人物、手绘相结合的角色海报,也涌现出来。
除古风外,带有现代元素的“故障风”海报也是当代悬疑剧海报常用的格调。
如《在劫难逃》海报所凸显出的多重时空,以及赛博朋克都市景观下的人物。《白夜追凶》则主打人物的多重身份,通过故障风格的条形裂缝,表达出两兄弟“身份割裂”的主题。
从人像罗列,到故事提炼,再到氛围营造;从注重功能性,到保证商业性,再到艺术润色……国产悬疑剧海报一直在融合进步。在类型复合的大趋势下,相信今后悬疑剧的海报也还会有更多变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