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必看的超重磅单元来了!

毫无疑问,电影节彰显的是一种当代的酒神精神,每一部电影的开始都像一段旅途的起点,使我们得以暂时逃脱纷扰的日常生活,尽情沉浸于这短短十几天的狂欢之中。

而入围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也恰与“旅途”不无关系:不仅有空间层面上发生距离移动的行动,更有在精神上经历种种跋涉最终到达期许之地的旅程——那是关于记忆、生命与成长的旅程,同样缤纷,同样引人入胜。

所以,来与主竞赛单元一同踏上这十五段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旅途吧!崭新的世界,正在向我们打开,而电影的旅途,当然也永远不会停息。

回想,以及追忆之旅

有时只有回溯往昔,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接下来要介绍的四部影片,或挖掘了某段个人或是集体的记忆,或任凭记忆指引前行的方向,而由此,影片与其创作者对历史、对社会、乃至对于存在本身,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毫无疑问,作为一部长片首作,《云霄之上》可谓是“横空出世”。导演刘智海将自己对于诗性电影的感悟与研究融入了创作之中,挖掘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浙江山区红军事迹,一次可歌可泣的使命之旅。

影片最为独特的美学创新,大概要数其精湛的黑白摄影技术,在明暗对比之间,临摹了山水画的笔触,从而赋予整部影片颇为写意的氛围。

在舍弃了战争片普遍采用的宏大叙事的同时,还原了小人物丰满的血肉,在一种崭新的美学境界中,《云霄之上》也进而迸发出令人惊异的情感力量。

本届主竞赛单元还有两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影片。《攻城日记》以二战时期德军封锁列宁格勒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围绕女主角欧嘉的寻父之旅展开。

在冬日的大雪和严寒之中,只有对过往的追忆支撑着欧嘉活下去,相比起现实灰暗与阴冷,记忆的色调却是鲜活柔软而富有生命力的。

创作者采用颜色来区隔现实与回忆,而那不可多得的亮色事实上正是影片主旨之所在——提醒我们存在的本真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攻城日记》重现了历史,那么另一部俄罗斯电影《会议》则从当代重大社会事件中获得灵感来源。

本片是对2002年俄罗斯歌剧院恐怖袭击事件的一次反刍,然而创作者并不试图以任何影像“场景”再现人们心中的恐惧。

影片中并不存在惊心动魄的事件回顾,反而选择通过亲历者的言说,呼吁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当代历史——冷静而克制的长镜头在剧院之中游走,不带感情地凝视着每一位亲历者的脸庞,然而一段富有警示意味的哀悼之旅却在言语之中默默进行着。

《国王之夜》是非洲国家科特迪瓦的申奥之作,更入围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地平线”单元。

本片富有隐喻意味地塑造了一场神秘仪式,新来的犯人如果不为这个高度自治的监狱奉献自己的故事,便必定面临着死亡——于是,他只好凭借自己的回忆与经历,让虚构主人公的传奇之旅在夜复一夜的讲述中复活。

记忆、身体、舞蹈、暴力、政治,一切都被浓缩于这个狭小的封闭空间之中,“天方夜谭”般连绵不断的故事观照的却是当代非洲之境遇,这无疑彰显了创作者菲利普·拉科特巨大的创作能量。

另外,著名的法国演员德尼·拉旺也在本片中特别出演,可是你能在精湛的演技之下认出他吗?

如果有一天,踏上生命的旅程

言及生命的旅程,或许难以绕开的是关于衰老、病痛以及死亡的话题,而这却又是我们人生不得不最终面对的一门必修课。接下来要介绍的五部影片,便是借着这些永恒的主题,重新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

《关于我妈的一切》呈现的是一段充满了纠结乃至“火药味儿”的母女关系,然而在频繁争吵与互不理解的表面之下,家庭与亲情的暗流却也温柔地将“我”和“我妈”两个人裹挟其中。

这部笑中带泪的影片以极为细腻的手法,颠覆了以往家庭题材电影的陈词滥调,不仅犀利地剖析了当代亲子关系,更将一段和解之旅升华到了理想与生命代际继承的高度。

而徐帆对于既是“控制狂”又是“守护者”的母亲形象的诠释,简直无法更传神。

曾凭借《第八日的蝉》荣获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的成岛出,带来了以古都金泽为背景的温情之作《生命的停车场》。

本片借助一个小诊所的医护人员与当地居民守望互助的关怀之旅,探讨了疾病与生死观念,更触及日本社会的“临终关怀”议题,在令人感怀之余,也足以引发关于生命与离别的思考。

本片有着强大的演员阵容,包括了日本国宝级女演员吉永小百合、著名老戏骨西田敏行,以及当红实力演员松坂桃李与广濑铃。

另一部出自名导之手的入围佳作,则是“双金棕榈俱乐部”成员比利·奥古斯特导演的最新传记片《信誓》。

本片复现了闻名世界的小说家、《走出非洲》的作者,凯伦·布里克森,在自己生命的暮年与丹麦知名诗人比约维格发展出的一段微妙而充满张力的关系。

影片紧紧围绕两人之间那个神秘而古怪的“信誓”,展现了一场颇为惊世骇俗的情感之旅。为了还原上世纪的历史场景,本片的服装布景堪称华美,足以叫人大饱眼福。

本片亦将在本届主竞赛单元迎来自己的世界首映!

还有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传记电影《笼中鸟》,借助一段追问自由的旅途,赞颂了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所具备的斗志以及永不屈服的精神,而这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疾或是病痛而消磨。

影片浓缩了欧洲社会后68时期的社运历史,更将观众置于更为复杂的、对“存在”有所感悟的思考境地。

在罗马尼亚影片《不得安息的老妇人》中,创作者塑造了一个“缺席地在场”的鬼魂,提醒着年事已高的埃米尔和蒂蒂——不要轻易地等着生命的终点来临!

这段颇具冷幽默感的夕阳之旅,在导演安德烈·格鲁兹尼茨基静中有动、富有张力的场面调度中,被赋予了一种几近超现实的氛围。

或许继“罗马尼亚新浪潮”之后,本片亦是一部能够彰显罗马尼亚本土电影创作特点的影片。

奔赴未来的成长之路

电影节的使命之一,便是为初来乍到的新人导演们创造更多机会,与他们共同成长。而接下来要介绍的五部影片,绝大部分的影片是创作者的长片首作——或许,电影节也正为他们开启一段奔赴未来的成长之旅,正如影片中面临长大的主人公们一样。

李亘导演的《如果有一天我将离开你》,将镜头对准了在日华人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从交换生李小李的故事开始,真实地描绘了身在他乡的喜怒哀乐、悲苦辛酸。

随着影片的铺陈,群像中的每一个人都逐渐吐露自己的心事与烦恼,而同胞之间的扶持与互助,以及一曲“无言的结局”,或将最终消解这段异乡之旅所有的愁绪。

影片夹杂了普通话、日语与方言的语言景观也颇为生动有趣,更有“小姑爹”陈永忠再开金口献歌!

《坠雪少女》讲述的是滑雪运动员利兹的“长大成人”(coming-of-age)之旅,这位年轻的运动员在种种挫折与磨难中对荣誉与情感有了更为成熟的认知。

影片有着极为精彩的摄影,尤其是在滑雪比赛中,影像带来的紧张感一定会让你肾上腺素飙升。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沙琳·法维耶这位法国新秀女导演的手中,伴随MeToo议题展示的不再是对于青春期伤痛的放大与剥削,而是对坚韧、独立的女性品质的赞美。

而伊朗裔导演哈米·拉梅赞则将自己童年时的真实经历融入《此时此爱》中。

本片以孩子的视角出发,着墨于来自伊朗的一家人如何在芬兰开始新的生活——结交新朋友,与家人共渡签证难关。

不同于其他聚焦难民群体生活境遇的影片的沉郁,《此时此爱》所呈现的这段移民之旅始终是温馨的,因为家庭永远会为你撑起一方天空。

本片入围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新生代儿童”单元,亦有伊朗影帝级演员沙哈布·侯赛尼(代表作《一次别离》、《推销员》)参演。

更为轻松活泼的《遥遥月岩行》则讲述了一段互相拯救的公路之旅。

身患重病的小女孩“星期一”(Monday),与街头混混泰勒在机缘巧合下结识,而为了实现“星期一”的“夙愿”,他们出发前往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寻找带有魔力的石头。

这部影片拼接了回忆、愿望以及意外不断的突发状况——而导演库特·马丁更想借这部典型的公路青春片致敬自己的挚爱,《阳光小美女》。

同样入围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并获得评审团特别奖的《韦素山丘的学校》,讲述的则是患有自闭症的艾玛如何试探着向世界敞开心门的抒情故事。

不过,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看”与“听”的影片,更是一部关于“触摸”与“感知”的影片。

拍纪录电影出身的导演巴塔妮娅·卡帕托,在对于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加入了如此之多关于自然世界的内容——风,雨水,动物的绒毛,各种各样窸窸窣窣的声响,都使得这段与世界的交流之旅极富梦幻诗意。

最后,则是本文想特别提及的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最后一场胶片放映》。这部影片是导演宾·纳伦的半自传体作品,而其所讲述的,则是每一位观众都似曾相识的情形——一段迷影之旅:从孩童时期就被电影的魔力吸引,而逐渐爱上电影的过程。

这部从男孩沙曼(Samay)的视角出发的影片,充满了喜剧色彩,但也藏有一个沙曼长大成人之旅中最大的悬念:保守的爸爸会最终同意他成为一个电影人吗?而如果你仔细听,片尾的致谢名单似乎说明答案尽在不言中。

这个成长于数字电影冲击胶片电影时代的小男孩,好像就是你我心里那份“电影爱”的化身,并从开头到结束始终向我们展示着勇气、智慧、热爱,电影能带给我们的,永远更多。

或许可以说,在电影节这段狂欢之旅里,最具刺激性与紧张感的,莫过于主竞赛单元——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哪部电影会是最大的赢家,也不知道自己钟爱的影人影片,到底是否能够满载而归。

而时隔一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再次迎来这个最具电影节仪式感的单元,而且,今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也会在评奖期间进行同步展映,这意味着每一位观众都能够对参赛影片做出属于自己的评价。

那么,如果你也想加入这段狂欢,在一次又一次的旅程中收获笑与泪、未知与惊喜,还请继续关注本届天坛奖主竞赛单元!

我们将在之后的几天,继续为您带来主竞赛单元展映影片的最新消息。

电影资讯 云霄之上 刘智海 攻城日记 国王之夜 菲利普·

有用 (3)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