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思梦
编辑|姬政鹏
张涵予在《中国医生》里的角色叫张竞予,人物原型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湖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公共卫生总师,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
张涵予跟张定宇都是1963年12月出生,按生日算,他比张定宇大三天,他觉得,自己这次能来演张定宇,是件“挺有缘分的事”。
张定宇(左)和张涵予
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张涵予在语言、行动、状态等方面下功夫。生怕出一丝纰漏,直到《中国医生》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首场放映结束时,张涵予才算真正踏实。他记得,当时看电影的时候,张定宇就坐在自己身边,电影落幕,张定宇对他说了声“谢谢”。
跟张定宇“见习”
张涵予对这部戏看得重,早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他就关注到了武汉金银潭医院和院长张定宇。
电影10月1日开机,他第二天就去了金银潭医院。他觉得,有必要跟着张定宇一起生活几天。后来,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张涵予说,近距离接触张定宇的那几天,对塑造人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一早就去查房,”由于金银潭医院是一家传染病医院,张涵予跟着张定宇进了艾滋病人的房间,去了肺结核病房,从早上9点一直查到12点。他感叹,张定宇工作细致,“所有的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实干院长所应该做的一些工作”。
张涵予还跟着张定宇开了几个会,他发现张定宇有脾气,又非常地直率,极具湖北人的个性。他还在张定宇身上看到了坚强,虽然自身患有渐冻症,但依然乐观向上,想带着医院的人一起往前冲。在张涵予看来,张定宇“是一个接地气、有担当的男子汉,是一个硬汉”。
跟张定宇三四天的相处中,最令张涵予动容的是,张定宇虽然只是一家小医院的院长,但他做的这些事情,都不是口号,而是实际在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在这种最危难的时刻,一个有担当的共产党员,就体现在张定宇院长身上。”张涵予说。
绝对不能要替身
在《中国医生》里,张涵予采用了“收敛式”的表演风格,不去强调和放大角色的特点。对于渐冻症导致的张定宇两条腿的不便,张涵予认为,抓到大概状态就可以了,没必要放大。他选择了藏着演的方式,在人前更要收着,这样的设计也与现实中张定宇的表现颇为贴近。
在拍摄张院长因为工作奔忙劳累不小心滚下楼梯的戏时,张涵予拒绝了使用替身的建议,“那个绝对不能要替身的。”张涵予说,那场戏的摔,是因为人物当时接到了许多不好的消息,心烦意乱,受情绪影响,才会滚下楼梯,要是让武行演员去摔,虽然能摔得专业、摔得漂亮,但“那就不是人物了”,张涵予坚持,每拍一条,都要自己亲自去摔。
而为了表现出张定宇的语言特点,张涵予没有拘泥于剧本中的台词对白,他把功夫下在把握讲话的语速上,力求贴近张定宇的讲话的状态。哪怕是一句对白,他都要反复揣摩问自己“这句话是不是人物在这个规定情境下能说出来的话?”
张涵予觉得,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得是张院长会说的话,否则他会觉得自己“太露怯,太丢人”。在这样的表演思路下,张涵予透露,电影里好多对白都是他临时加出来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表演更贴近张定宇的真实状态。
电影里,张院长与被新冠感染的妻子的一通视频通话感人至深,张涵予坦言,自己也被这场戏所打动。他说,演这场戏的时候,特别能体会院长当时的心情,“我知道他和他的夫人感情非常好,他写了一百多封情书给他爱人,现在还能写情书的人,已经很少了。他是一个铁汉柔情的院长。”张涵予说,这场戏的对白里,倾注了院长对妻子所有的情感。
1:1搭建医院场景
在《中国医生》的拍摄现场,无论是普通病房、ICU病房,还是医院楼道、大厅、办公室,所有的置景都严格按照1:1的医院标准搭建。
张涵予透露,有几十个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在现场指导,以把握影片在医疗方面的专业度,“因为这真的是很专业的一部影片,不能胡来。”
张涵予感慨于医护人员的不易,回忆起穿防护服演戏的经历,那种闷在防护服里的感觉让他至今难忘,“我进去穿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脸上就勒得全是印。很热,会出很多汗,上厕所也不方便。刚开始防护服稀缺,我们都是一身穿到底,没办法,咬牙坚持吧!”
演完《中国医生》张涵予有时候会想,疫情中,那些真实的医生、护士穿着防护服一工作就是七八个小时到一天,“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